處理雞時:發現雞肚里有塊大「黃油」,是吃還是扔?看完你就明白了
中國人愛吃雞,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。只不過,曾經這只是貴族人的美食,對于平民來說簡直就是太奢侈。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,雞肉才逐漸地走進平民老百姓的家中。
從此,「莫笑農家臘酒渾,豐年留客足雞豚。」雞肉就開始頻頻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餐桌上。逢年過節要吃雞,待客也要吃雞。口水雞,辣子雞,白切雞,烤雞,燒雞,等等。可以說,我們中國人真的是無比的會吃雞!
但是,有一次去趕集買雞殺雞的時候,突然讓我大吃一驚。老板竟然從雞肚子里掏出來一大塊黃顏色的固體,這塊固體的個頭很大,甚至占據了整只雞的肚子。
看過之后,我的第一反應就是:完了,我虧了!一只雞,光是這塊垃圾就得占了一半的分量,那我還吃什麼雞肉呢?
但老板的反應卻出奇的驚喜,他興奮地說:「天哪!賺了!賺了!真是個好雞!你等著回家吃吧!絕對好吃!」至于為什麼,查過之后我才明白。
這塊黃顏色的固體是什麼?
這塊黃顏色的固體到底是什麼,這是我們首先需要弄明白的事情。通俗點來說,它是一塊油脂,有點類似于我們吃豬肉時候的肥肉,而我們也因此稱之為「黃油」。
但并不是每一只雞的肚子里都會有黃油的,也并不是每一只雞的肚子里都會有這麼大一塊黃油的。只能說,雞肚子里有黃油的雞,質量要更好一些。而黃油越大,雞的質量就越高。
因為,普通的肉食雞是很難有黃油的。只有生長期在5個月或6個月以上的雞,肚子里才會有黃油。并且,隨著雞的生長期越長,黃油的體積也會越大。
所以,像那些生長期很長的雞,不僅肚子里會有黃油,就連腸子里或者內臟里,也都會有黃油的囤積的。
除此之外,黃油的存在與體積大小,與雞所吃的食物也有很大的關系。只有以糧食為食的雞,尤其是玉米,才會有黃油。相反,喂飼料催熟的雞,肯定不會有黃油的。
與此同時,雞肚子里的黃油,與雞皮的顏色也都是成正比的。一般來說,肚子里有黃油的雞,雞皮的顏色也應該是發黃的。并且,黃油越多,雞皮的顏色就越發的發黃。
綜上所述:不管是從生長周期來看,還是從所投喂的食物來看,有黃油的雞都是質量非常棒的。而這樣的雞肉,也都是營養價值最高的。所以,如果遇到這樣的雞,你肯定是賺到了。因為,現在這種雞真的很少見了。
而對于這塊黃油,我們又該怎麼處理了?扔了?還是吃了?如果是扔了,感覺有點浪費。如果是吃了,感覺又有點不符合我們對于健康飲食的要求。
畢竟,雞油的熱量非常高。100克的雞油,就得有891千卡的熱量。光是聽著,就足夠驚人了。相信很多減脂的人看了,都會望而卻步的。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?
雞肚子里的「黃油」,是該扔了還是吃了?
雞肚子里「黃油」的熱量雖然很高,但營養卻十分豐富。它是屬于高蛋白質,高維生素,高鈣的營養物質。所以,不能扔,得吃!
而至于我們所說的熱量高,其實大可不必擔心。因為,雞油在食用的時候,一般都不會直接使用,或者一次性使用很多量的。這樣的話,就會油膩得令人吃不下。所以,雞油的使用是配合著而來的。
雞肚子里的這塊黃油,我們要食用的時候,要先將其熬煉成雞油。熬煉好了之后,將它盛放到容器里,用的時候直接適量地用就行。至于熬煉方法,大概有三種。
第一種,直接將「黃油」放在鍋里,慢慢地烘烤,直至烘烤出油脂,黃油成渣即可。這種方法一定十分注意火候,以免熬糊。
第二種,將「黃油」放入水中,進行水熬,這與水熬豬板油的方法很像。等到水分被熬干了,黃油被熬出來,就可以了。這種方法熬出來的雞油,味道比較清淡,不是那樣的濃郁。
第三種,將「黃油」放入碗中,然后放在鍋里蒸化即可。這樣出來的雞油,味道比較濃郁,鮮味也最突出,但同樣也會帶有雞腥味。所以,在食用的時候,要注意去腥味。
雞油在日常烹飪中的具體用法。
1,炒雞,燉雞湯。
烹飪炒雞的時候,可以加點雞油,和花生油一起爆鍋。這樣做出來的炒雞,雞肉的鮮美味道會更加濃郁。
燉雞湯的話,直接挖一點放在湯里,和雞肉一起燉。這樣做出來的雞湯,味道會更為鮮美。并且,營養也會更加地豐富。
2,煎餅。
煎土豆餅,抹餅,雞蛋餅,等等各種餅類的時候,可以用熬好的雞油和花生油一起調和使用。如此一來,餅的兩面會格外的金黃酥脆,味道也更加的鮮香好吃。
3,灌湯包。
在包灌湯包的時候,我也喜歡放上一點雞油。如此一來,包子里的湯汁就會更香,更鮮。而這種味道,是我們平日里所用的食用油所無法替代的。
4,川菜。
自己在家做川菜,做了好多次,都覺得不夠味。尤其是做水煮肉片,水煮魚,毛血旺,等等此類帶湯的川菜。不管用多少底料,總覺得味道不如飯店里做得那樣濃郁,吃起來像是缺了點什麼。
后來,我嘗試著在里面加入了一點雞油,味道立馬不一樣了。不僅更加的鮮美了,還十分的濃郁。
除此之外,炒火鍋鍋底的時候,平常炒菜的時候,等等,我們都可以略微地放上一點點雞油。以此來突出菜的味道,使其味道更加的鮮美好吃。
朋友們,你們現在知道,雞肚子里的這塊黃油,到底是該扔掉還是該吃掉了吧?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評論哦!